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苏州市乡镇渡口管理办法》的决定

时间:2024-05-11 01:18:37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729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苏州市乡镇渡口管理办法》的决定

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政府


苏州市人民政府令第68号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苏州市乡镇渡口管理办法>的决定》已经2004年7月14日市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

                                 市长 杨卫泽
                             二00四年七月二十二日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苏州市乡镇

渡口管理办法》的决定


  二00四年七月二十二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有关规定,现决定对《苏州市乡镇渡口管理办法》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五条修改为:“渡口的设置、撤销应当经渡口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审批,县级人民政府审批前,应当征求当地海事管理机构的意见。严禁私设渡口和非法载客渡运。”

  二、删去第十五条。

  三、删去第十八条第二款。

  四、将第二十二条修改为:“乡镇渡船不得从事夜间渡运。特殊情况需要夜渡的,应当配齐夜航设备,并按夜间渡运的有关规定显示灯光和信号。”

  五、将办法中“港航监督机构”修改为“地方海事管理机构”。

  六、删去第三十条。

  七、删去第三十一条。

  此外,根据本决定对部分条文的顺序作相应调整。

  本决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苏州市乡镇渡口管理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苏州市乡镇渡口管理办法(修正)

  第一条 为加强乡镇渡口管理,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江苏省渡口管理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乡镇渡口是指设于农村或集镇,由乡(镇)村集体、联户或个体经营(以下简称经营单位),主要为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服务的渡运场地、码头、渡船及为渡运服务的其他设施。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渡口管理工作的领导。乡镇渡口安全管理实行“谁经营、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

  (一)渡口经营单位对渡运安全负直接责任;

  (二)渡口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应与经营单位签订安全渡运责任状,并对渡口管理负领导责任;

  (三)县级市人民政府应与乡(镇)人民政府签订渡运安全管理责任状。

  第四条 市、县级市交通主管部门设置的地方海事管理机构是对乡镇渡口渡运安全实行监督指导的主管机关。

  第五条 渡口的设置、撤销应当经渡口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审批,县级人民政府审批前,应当征求当地海事管理机构的意见。严禁私设渡口和非法载客渡运。

  第六条 渡口经费来源和使用:

  (一)渡费收入由渡口经营单位本着“以渡养渡”的原则,合理使用,确保渡船、码头等渡口设施完好;

  (二)渡口经营单位应按收入的一定比例定期缴乡(镇)人民政府,专款专用,作为统筹安排解决所辖渡口维修、改造及更新经费;

  (三)渡口、渡船维修经费确有困难的,应由当地人民政府通过多种渠道帮助解决。

  第七条 渡口两岸应设置供旅客上下的码头和坡道石阶。客运量较大或设在干线航道上的渡口必须设置旅客候船亭(棚)等设施。

  渡口码头上下游各20米 范围内不得停泊其他船舶、排筏或构筑设施。上下游各200米范围内,不准有易燃易爆、腐蚀、有毒有害类物品的生产和堆放场所。

  第八条 渡口两岸应设立明显的《渡口守则》牌和江苏省安全生产委员会颁布的《通告》牌。

  第九条 渡船必须经船舶检验部门检验和地方海事管理机构登记,取得地方海事管理机构核发的船舶所有权证书和渡船证后,方可投入渡运。未经检验发证的渡船不得渡运。

  第十条 渡船载客定额不得小于10人,人力渡船的载客定额不得大于60人。渡运时每装载1辆自行车应折算1名载客定额,每装载1辆摩托车应折算2名载客定额。

  第十一条 渡船必须保持技术状况良好,设备完善有效。渡船要定期保养、修理,并按规定办理年度检验。

  第十二条 所有渡口不得使用缆渡。水面宽度大于 150 米 的水域,必须使用钢质机动渡船。

  第十三条 渡船两舷应设置安全栏杆,人力渡船应配置与客舱长度相等,从载客甲板算起高度不低于 90 厘米 的牢固结实的安全栏杆。

  第十四条 人力渡船必须标明船名、载客定额、载重水线。机动渡船应当遵守《客渡轮专用信号标志管理规定》。

  第十五条 乡镇渡口投入营运的渡船必须参加保险。

  第十六条 机动渡船的船员考试发证、审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船员考试发证规则》办理。

  第十七条 人力渡船的渡工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熟悉驾船技术,会游泳,安全责任心强,年龄在18至60周岁,经本人申请或所在单位推荐,乡(镇)人民政府同意,并填写渡工申请表;

  (二)视力、听力正常,身体健康,经乡(镇)人民医院体检合格;

  (三)经地方海事管理机构考核合格后,发给《江苏省人力渡船渡工证》。

  第十八条 渡工(船员)必须做到:

  (一)执行有关水上交通法规、规章及安全操作制度,服从渡口主管部门的领导和管理,接受地方海事管理机构的监督检查;

  (二)坚守岗位,文明渡运,宣传安全渡运知识;

  (三)不得将渡船交给无证人驾驶;

  (四)渡船发生交通事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保护现场,立即向地方海事管理机构和有关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第十九条 每个渡口应当配备2名以上持有船员证书或者渡工证的人员。

  第二十条 渡运中乘客和自行车一律下舱,摩托车必须按指定位置停放。

  第二十一条 乡镇渡船不得从事夜间渡运。特殊情况需要夜渡的,应当配齐夜航设备,并按夜间渡运的有关规定显示灯光和信号。

  第二十二条 严禁乘客携带易燃易爆、腐蚀、有毒有害等危险品过渡。

  第二十三条 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必须停止渡运:

  (一)超载或者超员的;

  (二)装载不当,荷载分布不平衡,乘客集中一舷等影响安全渡运的;

  (三)暴风雨、洪水、急流、能见度不良及其他恶劣天气危及安全航行的;

  (四)人员配备不足、船舶安全检验不合格的;

  (五)秩序混乱,出现结伙斗殴、酗酒、寻衅滋事等影响渡运安全的。

  第二十四条 渡口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的职责:

  (一)必须由一名领导负责渡口安全管理工作,并由专门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定期组织召开安全会议,督促、指导渡口经营单位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二)定期检查、消除渡口各种违章现象和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三)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渡口设施的维修、更新,合理使用渡口经费;

  (四)重大节假日或渡运繁忙时,组织专人维持渡口秩序,确保渡运安全;

  (五)对渡口安全管理和维护渡运安全成绩显著的单位或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第二十五条 渡口经营单位的职责:

  (一)申报渡口设置、迁移和撤销,负责日常管理和安全工作;

  (二)维修渡船码头等渡口设施,添置消防、救生设备和工属具;

  (三)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维护渡运秩序,服从渡口主管部门的领导,接受地方海事管理机构的监督检查,以及公安机关的治安管理;

  (四)配合开展渡船检验、渡工(船员)培训考试和审验工作,提高渡工(船员)的技术水平,保持渡工(船员)相对稳定;

  (五)合理调度渡船,确保节假日或渡运繁忙时的安全;

  (六)向乡(镇)人民政府定期按比例上缴渡口维修经费。

  第二十六条 地方海事管理机构的职责:

  (一)办理渡船检验和登记,核发船舶检验证书和航运签证簿或渡船证;

  (二)组织渡工(船员)业务培训、审验、考试,核发渡工证或者船员证书;

  (三)开展渡口安全宣传,监督检查渡运安全,表彰先进,按章处罚违章渡运及其责任人;

  (四)对未经批准、检验不合格、无船员证书或者无渡工证及其他危及渡运安全的渡船,按有关规定令其停渡,并书面通知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对拒不改正继续违章渡运的,有权将渡船拖向指定地点;

  (五)负责对渡口设置、迁移等渡运安全方面的审核和验收;

  (六)接到渡口交通事故报告,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组织施救,调查处理。

  第二十七条 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地方海事管理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违章处罚规定(试行)》和《江苏省渡口管理办法》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罚:

  (一)渡口设施失修出现事故隐患或者发生事故的;

  (二)严重违章,冒险渡运,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

  (三)不服从地方海事管理机构监督检查,阻碍港监人员执行公务的;

  (四)发生渡口交通事故,隐瞒不报,虚报或无故拖延的;

  (五)不如实提供事故情况,弄虚作假,干扰事故调查的;

  (六)发生事故,对落水和受伤人员及财产受损不积极采取措施施救,造成重大伤亡和损失的;

  (七)袒护、包庇事故责任者,不履行应承担各种责任的。

  第二十八条 对违反渡口管理应当受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关于印发交通预算项目绩效考评管理试点办法的通知

交通部


关于印发交通预算项目绩效考评管理试点办法的通知

交财发〔2007〕36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厅(局、委),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部属各单位,部管社团:
为加强交通预算项目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部根据财政部有关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的规定,结合交通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交通预算项目绩效考评管理试点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选择部分项目进行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
执行本办法中如有问题,请及时向部财务司反映。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章)

二00七年七月九日

交通预算项目绩效考评管理试点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交通预算项目的管理,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交通行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财政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的有关规定,结合交通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纳入交通部部门预算管理的资金项目,其他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 交通预算项目绩效考评(以下简称“绩效考评”),是指为改进项目管理和预算资金管理,运用一定的考核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对交通预算项目预期计划目标的实现程度及其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和可持续性所进行的综合性考核与评价。
第四条 绩效考评原则:
(一)依法考评的原则;
(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类考评的原则;
(三)客观、公正的原则;
(四)科学规范、简明实用的原则;
(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绩效考评依据:
(一)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相关部委的行政规章;
(二)与项目相关的发展规划、项目管理的相关文件、资料等。
第六条 绩效考评工作经费:
资金数额较大、社会效益明显的本部门或跨部门的重大项目绩效考评工作经费从项目经费中按一定比例提取,具体比例由交通部商财政部确定;
一般项目绩效考评工作经费由绩效考评实施单位自行承担,纳入单位年度预算。
第七条 保密义务:
考评单位和受托考评机构的考评人员对绩效考评项目的涉密信息负有保密义务。
第二章 绩效考评的组织与实施
第八条 绩效考评的组织实施:
交通预算项目的绩效考评工作由交通部统一领导、分级组织实施;
其中,属于中央预算资金安排由地方单位管理的交通预算项目,原则上由省级交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属于交通部直属单位管理的交通预算项目,原则上由部属一级单位组织实施;对交通部直接管理的交通预算项目、特定项目或专项资金,交通部根据工作需要,可直接组织实施。
第九条 交通部的主要职责:
(一)依据财政部的统一规定和要求,制定绩效考评规章制度,指导、监督、检查绩效考评工作;
(二)确定预算年度交通行业项目绩效考评的重点、目标和工作计划,并监督实施;直接组织专家(考评人员)对特定项目或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考评;
(三)明确预算年度项目绩效考评报告(包括自评报告和考评报告)的具体内容、指标、格式及编制办法;
(四)制订项目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定期发布考评指标的标准值;
(五)组织项目考评人员的培训,建立、维护交通预算项目考评专家库;
(六)建立和维护交通预算项目绩效考评信息系统,完善交通预算项目绩效考评的基础管理工作;
(七)建立绩效考评结果信息反馈机制和激励机制。
第十条 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和部属一级单位的主要职责:
(一)依据财政部、交通部的统一规定和要求,结合本地区、本系统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本系统和本单位交通预算项目绩效考评实施细则,组织、指导、监督、检查本地区、本系统和本单位交通预算项目绩效考评工作;
(二)根据交通部预算年度确定的项目绩效考评重点、目标和工作计划,制定本地区、本系统和本单位预算年度交通项目绩效考评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对财政部、交通部直接组织或委托中介机构考评的项目,负责审核、报送项目单位的自评报告;
(四)结合本地区、本系统和本单位交通预算项目特点,补充完善考评指标体系,确定考评指标的标准值,并报交通部备案;
(五)组织本地区、本系统和本单位绩效考评人员的培训,负责向交通部推荐绩效考评专家;
(六)建立和维护本地区、本系统和本单位交通预算项目绩效考评信息系统,完善项目绩效考评的基础管理工作,负责向交通部报送本地区项目绩效考评信息资料;
(七)建立项目绩效考评结果信息反馈机制和激励机制。
第十一条 项目单位的主要职责:
(一)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单位)绩效考评工作的要求,编制本单位项目自评工作计划,并具体组织实施;
(二)对本单位的项目开展自评工作,编写项目绩效自评报告,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单位);
(三)积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单位)或其委托的中介机构开展项目绩效考评工作;
(四)落实项目绩效考评反馈意见,努力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第三章 绩效考评的基本程序
第十二条 绩效考评工作程序一般分为准备、实施、总结反馈三个阶段。
第十三条 绩效考评的准备阶段:
(一)交通部根据绩效目标及预算管理的要求确定考评对象,下达绩效考评通知,明确考评目的、内容、任务、依据、考评时间、考评的具体实施者等。
(二)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和部属一级单位拟定年度项目绩效考评工作总体方案,报交通部备案。
(三)项目单位根据年度项目绩效考评工作总体方案和项目绩效考评通知,拟定自评工作方案,报上级主管部门(单位)备案后具体实施。
第十四条 项目绩效考评的实施阶段:
(一)项目单位自评:项目单位按照本办法和项目绩效考评通知要求,调查、收集、整理、分析项目的有关资料,对项目实施、运营(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绩效评价,编报《交通预算项目绩效自评报告》。
(二)项目绩效考评:考评单位直接组织考评或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考评。根据项目绩效考评通知要求,对项目单位提供的《交通预算项目绩效自评报告》以及涉及项目管理的相关文件资料进行审核,提出考评意见,编报《交通预算项目绩效考评报告》。
第十五条 总结反馈阶段:
考评单位对项目单位自评、考评单位组织考评的过程与结果进行总结,并将考评结果及相关信息反馈给项目单位,提出改进措施、要求和工作建议。
考评单位应对项目单位落实考评意见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章 考评内容和考评指标
第十六条 项目绩效考评内容主要是项目立项预期目标的完成情况,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效率及项目本身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可持续性等相关内容。
第十七条 交通预算项目绩效考评指标主要包括项目实施内容绩效指标、项目功能绩效指标、资金管理绩效指标、经济效益绩效指标、公共(或社会)效益指标以及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其他考评指标。
(一)项目实施内容绩效指标,主要包括实施内容完成量、完成质量、完成进度和完成的及时性等项指标。
(二)项目功能绩效指标,主要包括项目的用途、配套能力以及项目达标(产)程度等项指标。
(三)项目资金管理绩效指标,主要包括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有效性以及配套资金的筹措能力等项指标。
(四)项目经济绩效指标,主要包括投入产出效益(成本费用效益)、直接经济效益、持续经济效益以及间接经济效益(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等项指标。
(五)项目公共(或社会)绩效指标,主要包括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可持续性影响、使用价值、扶贫减灾、劳动就业以及协调发展等项指标。
第十八条 根据项目的不同类型、考评的重点和管理要求,项目考评可设置不同的特性指标。基建项目考评指标应当与批准的可研报告、初步设计等文件中相关指标相互衔接一致。具体项目考评的指标和方案,由考评单位或其委托的中介机构组织有关专家,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本办法规定予以明确。
第十九条 项目考评指标的分值及其权重根据不同的项目特点以及考评工作的具体要求确定。只具有公共绩效,不具有经济效益的项目,在具体实施考评时,需对分值和权重进行调整。
第二十条 交通预算项目绩效考评通用指标由交通部根据不同项目类型和特点另行制定。
第五章 绩效考评方法
第二十一条 绩效考评形式分现场考评和非现场考评。
(一)现场考评是指考评人员到现场采取勘察、问询、复核等方式,对考评项目的有关情况进行核实,并对所掌握的有关信息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和评价。
(二)非现场考评是指考评人员根据项目单位提交的项目绩效自评报告和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提出考评意见。
第二十二条 项目绩效考评方法主要包括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价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等。
(一)比较法。指通过对绩效目标与绩效结果、历史情况和考评期情况、不同单位和地区同类支出等指标的比较,综合分析考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的考评方法。
(二)因素分析法。指通过分析影响目标、结果及成本等内外因素,综合分析考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的考评方法。
(三)公众评价法。指对无法直接用指标计量其效果的支出,通过专家评估、公众问卷及抽样调查,对各项绩效考评内容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并根据分值考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的考评方法。
(四)成本效益分析法。指将一定时期内的支出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来考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的考评方法。
(五)交通部确定的其他考评方法。
第六章 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
第二十三条 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和部属一级单位对预算年度绩效考评的实施情况和上年度项目绩效考评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年度总结,并报交通部核备。
第二十四条 各单位应当根据绩效目标和绩效考评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本单位以后年度预算支出的方向和结构,不断改进内部管理,合理配置资源,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第二十五条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部属单位应根据绩效考评中发现的具体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和加强交通预算项目管理的意见,并督促有关单位落实;对绩效考评中发现的共性问题,要认真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出项目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制订相关的管理制度加以改进、规范。
第二十六条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有关部属一级单位应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以后年度编制和安排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二十七条 为提高交通预算项目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建立绩效考评信息发布制度,将绩效考评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和部属一级单位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交通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关于印发宜昌市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奖励办法的通知

湖北省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宜昌市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奖励办法的通知

宜府办发[2010]04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宜昌开发区管委会:
  
  《宜昌市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奖励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六月二十四日
  
  宜昌市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奖励办法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金融业发展的意见》(宜府发〔2009〕10号),推动宜昌经济金融的又好又快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奖励对象包括经批准在宜昌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金融监督管理部门。
  
  第三条 成立宜昌市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奖励考评领导小组,由市政府联系金融工作的副秘书长任组长,人民银行宜昌市中心支行行长、银监会宜昌监管分局局长、市财政局局长为考评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民银行宜昌市中心支行,办公室主任由人民银行宜昌市中心支行行长兼任,具体负责对金融机构的考评工作。
  
  第四条 对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农村信用社按以下指标体系进行考核:
  
  (一)当年贷款余额净增额(剔除对中省企业贷款),与全市银行平均贷款余额净增额之比,权重为25%。
  
  (二)当年贷款余额增长率(剔除对中省企业贷款),与全市平均贷款余额增长率之比,权重为15%。(上年新设立或开办业务的银行,此项按其它行平均得分计算)
  
  (三)当年对中小企业(注册地在宜昌)的贷款余额净增额,与全市银行平均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净增额之比,权重为10%。按照《关于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99号)规定的标准,中小企业贷款限定为对年销售额和资产总额均不超过2亿元的企业的贷款。
  
  (四)当年对中小企业(注册地在宜昌)的贷款余额增长率,与全市银行平均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增长率之比,权重为5%。(上年新设立或开办业务的银行,此项按其它行平均得分计算)
  
  (五)当年涉农贷款余额净增额,与全市银行平均涉农贷款余额净增额之比,权重为10%。
  
  (六)当年涉农贷款余额增长率,与全市银行平均涉农贷款余额增长率之比,权重为5%。(上年新设立或开办业务的银行,此项按其它行平均得分计算)
  
  (七)当年贷存比与全市贷存比之比,权重为10%。(最高以20分为限)
  
  (八)当年新培植A级信用企业与全市新增A级信用企业之比,权重为10%。
  
  (九)市政府按照年初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提出的相关要求,视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年终完成情况给予综合评价,权重为10%。
  
  以上指标分值按权重相加后为金融机构当年金融贡献评价得分,以10万元为奖励基数,以考核得分除以100为奖励系数,二者相乘后为该行奖励金额。
  
  第五条 当年金融机构发生重大安全或风险事故、违纪违法案件被查处的,取消其当年评奖资格。
  
  第六条 当年未发生重大金融安全事件,对人民银行宜昌市中心支行、银监会宜昌监管分局分别按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平均奖励数额进行奖励。
  
  第七条 鼓励金融机构在宜昌设立分支机构或投资。对在宜昌新设立分行的金融机构奖励20万元,新设立机构不参与当年金融贡献奖评奖。
  
  第八条 辖内各金融机构在次年1月底前向奖励考评领导小组提出申请,并提交自评材料;奖励考评领导小组办公室对金融机构申请和自评材料进行审核,提出具体奖励意见;奖励考评领导小组审议,报市政府审批,在3月底前完成对上年度考核奖励。
  
  第九条 奖励资金主要用于对金融机构领导班子进行奖励。
  
  第十条 本办法自2010年度开始实施,2009年度参照本办法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