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收费暂行管理办法(废止)

时间:2024-06-02 12:45:19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63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收费暂行管理办法(废止)

国家物价局 财政部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收费暂行管理办法
1992年5月3日,国家物价局、财政部

一、凡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重大和特大事故,结案时交通事故责任者应向负责处理交通事故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缴纳交通事故处理费。处理轻微事故、一般事故不收费。
二、交通事故处理收费标准:
(一)重大事故负全部责任的800元,负主要责任的600元,负同等责任的400元,负次要责任的200元。
(二)特大事故负全部责任的1000元,负主要责任的700元,负同等责任的500元,负次要责任的300元。
(三)发生重大、特大事故,交通事故责任者逃逸的,按交通事故等级收费标准的3倍收取。
(四)发生重大、特大事故,交通事故责任者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影响交通事故调查的,按交通事故等级收费标准的2倍收取。
三、对确有实际困难、无能力缴纳交通事故处理费的,经上一级公安交通主管部门批准,可酌情减免。
四、交通事故处理费由缴纳人(方)在交通事故处理结案时一次交清,逾期不缴纳的,按日增收应缴费额5%的滞纳金。
五、交通事故处理费支出范围:
(一)用于补充购置勘验现场的勘验箱、照相机以及为检验鉴定所需的日常费用。
(二)补充处理交通事故的车辆维修费和燃料费。
(三)补助因调查侦破逃逸案件或疑难交通事故所需的调查、侦破、鉴定论证等费用。
(四)支付为处理交通事故而委托其他部门、聘请有关专家进行检验鉴定的有关费用。
(五)奖励检举和协助查缉交通事故逃逸者的有功人员的费用。
(六)事故处理工作其他必须开支的费用。
六、收费单位应按规定到指定的物价部门办理收费许可证,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制定的收费票据。
七、各级公安机关不得擅自扩大交通事故处理费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收费收入按预算外资金管理,实行财政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不得挪用。违者分别由物价、财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查处。
八、本办法由国家物价局、财政部解释。
九、本办法自1992年5月20日起执行。


全国性社会团体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初审暂行办法

民政部


全国性社会团体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初审暂行办法


  一、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字〔2008〕160号)规定, 为做好全国性社会团体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认定的资格初审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二、本办法中社会团体是指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经民政部批准登记的社会团体法人。


  三、申请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社会团体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确定的公益目的。社会团体设立的宗旨、目的、业务范围等应当符合《公益事业捐赠法》相关规定,服务对象面向社会公众。


  (二)财产权利属性清晰。社会团体应当由捐赠资金设立,捐赠者不以任何形式参与财产分配。净资产不低于登记的活动资金数额。全部资产及其增值属于社会团体法人所有,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应当交由其它公益性社会组织管理。


  (三)公益活动特点突出。公益活动以捐赠、资助、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公益活动的受益人或者服务对象应当是会员以外的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公益活动应当由社会公众自愿参与。社会团体申请前连续3年每年用于公益活动的支出不低于上年总收入的70%,同时需达到当年总支出的50%以上(含50%)。


  (四)财务会计工作规范。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设立银行账号,使用规定票据,实行独立会计核算,财务制度健全,内控制度完善。


  (五)活动信息公开透明。社会团体组织机构、业务活动、财务管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工资福利支出、捐赠款物管理使用、公益活动支出情况等信息始终公开透明,并通过指定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布。


  (六)遵纪守法情况良好。在民政部门依法登记3年以上,申请前的3年内未受过行政处罚,申请前连续2年年度检查合格或者最近一次年度检查合格且评估等级为3A以上(含3A)。


  四、下列社会团体不属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认定范围:


  (一)以企业、事业单位为会员主体和服务对象的行业协会、商会等行业性社会团体;


  (二)以从事同一职业或者具有相同职务称谓、职业资格或者执业资格的自然人为会员主体和服务对象的职业性、专业性社会团体;


  (三)以具有相同或者相近的教育背景、职业经历、兴趣爱好的自然人为会员主体和服务对象的联谊性、联合性社会团体。


  (四)经批准参照公务员管理,工作人员工资福利由国家财政拨款,业务活动由国家财政资金支持的社会团体。


  五、社会团体计算公益活动支出比例时,不得将会议、访问、评比表彰、有偿服务等活动的支出计入公益活动支出,不得将社会团体专职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计入公益活动成本。


  六、申请资格初审的社会团体应当委托民政部门推荐的会计师事务所,按照财税字〔2008〕160号文件及本通知规定,对社会团体的公益活动支出进行逐项审计,在审计报告中对列举的各项公益活动逐项书面说明,包括活动的性质、目的、受益人或者服务对象、活动形式、参与方式、活动支出、活动成果等详细情况。


  七、民政部负责对全国性社会团体获得公益捐赠税前扣除资格进行初审,必要时可以通过评估专家委员会进行事前审议。


青海省农田(草原)水利基本建设劳动积累工制度实施办法

青海省人民政府


青海省农田(草原)水利基本建设劳动积累工制度实施办法

1990.03.12
青政(1990)33号
第一条 为合理组织农(牧)民增加劳动投入,加快农田(草原)水利基本建设,不断改善和维护农牧业基础设施,增强农牧业发展后劲,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的规定,结合我省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田(草原)水利建设劳动积累工(以下简称劳动积累工),是农牧民群众的一种自我劳动积累的方式。主要指对农田(草原)水利基本建设的受益者中有劳动能力的劳动工者,按照规定标准统筹安排,义务投入工程建设和维修的专项工。对劳动积累工日,国家和集体不付劳动报酬或其他补助,也不能抵顶水费。
第三条 劳动积累工一律按劳分担。每个农村(牧区)整劳动力每年负担劳动积累工十五至二十个工日,半劳动力负担劳动积累工的数量按全劳动的一半计算。
在一个乡(镇)或村以内,每个劳动力承担劳动积累工的数量应相当一致。具体标准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决定。
第四条 劳动积累工主要用于农村(牧区)县、乡村范围内的防洪、灌溉、排水、人畜饮水、小水电、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和饲草饲料基地建设等水利工程的兴建、维修、配套、更新改造及平地改土、兴建梯田等。
第五条 劳动积累工的筹集,应坚持“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凡工程受益区内从事农业、工副业、商业和服务业等的农村劳动力,都有投工义务。无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和残废军人不承担劳动积累工。民办教师和确保困难的烈军属,经乡人民政府批准,可以酌情减免。
市、县、乡政府还可根据需要组织城镇居民、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职工义务务工,投入防洪抢险和支援当地农田水利建设。
具有社会效益的防洪、人畜饮水、供排水等工程,其直接受益的城镇居民,当地驻军,企、事业单位都要分担相应的劳动积累工。
确定不能出工的义务劳动者,可按当地普工工值以资代劳,或以机代工,以粮、料抵工;钱、粮、料由工程组织单位管理使用。
第六条 劳动积累工的使用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设专人负责,专项使用,不准挪作它用。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要建立台帐,按户发放劳动积累工手册,由使用单位定期结算,张榜公布,做到劳动积累工当年指标当年完成;确实完成不了的,可结转下年继续使用。具体办法由当地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张七条 农田(草原)水利基本建设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单位需使用劳动积累工时,须提出用工申请,由当地水利主管部门同意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下达到村、组、户、劳或有关单位,在规定时间内限期完成。
第八条 工程建设和维修所需劳动积累工,原则上应在受益区筹集,确需动用非受益区劳动积累工的,可本着“等价交换、互助互利”的原则,以工换工或以资顶工。要签订合同,保证兑现。
第九条 劳动积累工由县、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负责筹集,同级水利部门管理使用。各级水利部门在制订农田(草原)水利建设计划时,必须将劳动积累工纳入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加强和理和检查监督,统筹安排,节约使用,提高劳动积累工的使用效益。
第十条 本办法由省水利厅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