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通知

时间:2024-06-16 11:44:48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50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通知
国办发〔2007〕2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员变动情况,国务院决定对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的组成人员进行相应调整。现将调整后的名单通知如下:
  主 任:温家宝  国务院总理
  副主任:曾培炎  国务院副总理
      汪啸风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马 凯  发展改革委主任
      罗清泉  湖北省省长
      王鸿举  重庆市市长
      李永安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
  委 员:张 平  国务院副秘书长
      李学勇  科技部副部长
      刘金国  公安部副部长
      朱志刚  财政部副部长
      刘永富  劳动保障部副部长
      贠小苏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
      仇保兴  建设部副部长
      徐祖远  交通部副部长
      矫 勇  水利部副部长
      张宝文  农业部副部长
      项俊波  人民银行副行长
      令狐安  审计署副审计长
      邵 宁  国资委副主任
      张力军  环保总局副局长
      贾治邦  林业局局长
      李家洋  中科院副院长
      单霁翔  文物局局长
      高金榜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何文彬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纪检组组长
      唐双宁  银监会副主席
      史玉波  电监会副主席
      陈 元  开发银行行长
      李春明  湖北省副省长
      谭栖伟  重庆市副市长
      甘宇平  重庆市原副市长
      刘振亚  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
      蔡其华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

国务院办公厅
二○○七年四月二十二日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关于坚决防治蚊蝇孳生的规定》部分条款的决定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关于坚决防治蚊蝇孳生的规定》部分条款的决定
市政府


为切实改善本市的环境卫生状况,保障人民健康,市人民政府决定对《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坚决防治蚊蝇孳生的规定》的部分条款作如下修改:
一、第一条第一款修改为:
本市城区、近郊区(包括农村地区)和远郊区的城镇、工矿区内的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等单位(以下简称单位),街巷、广场、游览区、市场等一切公共场所(以下简称公共场所)和居民住宅院落,必须分别按照国家和本市市容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等法律、法规
、规章和本规定,清除蚊蝇孳生条件。
二、第一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五款:
近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饲养禽畜,应搞好饲养场所及其周围的环境卫生,清除蚊蝇孳生条件。近郊菜区堆肥场,由乡政府统一规划设置,垃圾处理场、粪库、粪池等,应做好卫生保洁工作,粪库、粪池应加盖密封。在蚊蝇孳生季节,应经常喷洒高效低毒杀虫药。
三、第二条第(一)项修改为:
(一)单位违反本规定的,由环境卫生管理机关进行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并视情节轻重,处责任单位500 元至5000元罚款,处责任人100 元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对责任单位按日加处100 元罚款。
四、第二条第(二)项修改为:
(二)公共场所违反本规定的,由环境卫生管理机关按第(一)项规定处罚公共场所管理单位;属于专业清洁队保洁的公共场所,处罚保洁的责任单位;属于单位卫生责任区范围的,处罚责任单位。
五、第二条第(三)项对责任户或共同责任户的罚款额由5 元改为50元。另增加一句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违反本规定的,按第(一)项规定处罚,农户违反本规定的,处50元罚款。
六、第三条修改为:
本规定由区、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各级环境卫生管理局、卫生局及市容环境卫生监察组织、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必须依法管理,严格执法,认真履行职责。
另增加一款为第二款:
近郊农村地区未设立市容环境卫生监察组织的,由乡(镇)人民政府实施处罚。
第二条、第四条、第五条中的“镇”和“镇人民政府”,一律改为“乡(镇)”和“乡(镇)人民政府”。
七、本决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0年8 月3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坚决防治蚊蝇孳生的规定》依照本决定修正后重新公布。



1993年3月9日

温州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行办法

浙江省温州市人民政府


温州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行办法

温政令第123号


  《温州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行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第4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市 长 赵一德

  二○一一年二月十八日


温州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优化环境资源配置,规范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浙江省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暂行办法》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温州市行政区域内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O2)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的管理活动。

  第三条 市、县(市、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的管理活动。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排污权指标核定技术规范,排污权收储或者出让的具体规定。

  市发展与改革部门负责制定排污权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排污权交易管理费标准,加强排污权交易价格监管。

  市财政部门会同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资金管理办法,加强排污权交易资金监管。

  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机构负责排污权交易平台建设,制定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规则,发布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信息,加强排污权交易活动监管。

  第四条 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不免除排污单位环境保护的其他法定义务。

  第五条 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价格在试行期间实行政府指导价,逐步实行市场调节价。

第二章 排污权的核定、分配和有偿使用

  第六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分配排污权指标,应当以上级下达的区域排污总量控制指标为基数。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重大项目建设的环境容量需要,各预留不超过排污总量10%的排污权指标。

  第七条 县(市、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排污单位初始排污权指标的核定和分配。

  第八条 排污单位的初始排污权指标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排污权指标核定技术规范进行核定,并经公示后确定。公示时间不得少于15日。

  初始排污权指标有效期届满后,排污权指标应当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重新核定。初始排污权指标和重新核定的排污权指标应当在排污许可证中载明。

  第九条 初始排污权指标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可以暂时无偿使用一定期限;无偿使用期限届满后,实行有偿使用。

  有偿使用实施日期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商市财政部门确定。

  第十条 排污单位应当在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阶段,提出排污权指标申购申请,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核定后,向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机构申购。

  排污权指标需求量与供给量平衡的,实行协议出让;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实行竞价或者拍卖。具体细则由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机构会同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排污单位应当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签订排污权有偿使用合同,并缴纳有偿使用费。凭合同及缴费凭证领取或者更换排污许可证。

  第十一条 县(市、区)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年度指标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核定。

  第十二条 列入国家、省、市重点项目的,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其申购的排污权指标可以按照政府指导价优先供给。

  第十三条 参与排污权交易的排污单位,应当按规定实行排污权有偿使用。

  第十四条 排污单位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排污权指标不服的,可在公示期间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核,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复核申请之日起10日内,作出复核决定;排污单位也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章 排污权交易

  第十五条 下列排污单位不得出让排污权指标:

  (一)因违法被取缔或者关闭的;

  (二)未完成削减任务或者未完成治理任务的;

  (三)在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定中被评为红色或者黑色的;

  (四)因政府投资的减排项目产生富余排污量的;

  (五)其他依法不能进行交易的情形。

  第十六条 下列排污单位不得受让排污权指标:

  (一)被列入市级以上重点污染整治或者实行区域限批的;

  (二)在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定中被评为红色或黑色的;

  (三)其他依法不能进行交易的情形。

  第十七条 出让方和受让方出让或者申购排污权指标的,应当分别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符合条件的,方可交易。

  第十八条 进入储备和交易的排污权必须是经确认的可交易排污权。可交易排污权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核定技术规范进行认定。

  第十九条 “三同时”验收时的排污总量小于环境影响评价许可数据的,排污单位认购的排污权指标的差额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原价回购。

  第二十条 排污单位破产、关停、被取缔或者迁出本行政区域,其初始排污权指标无偿获得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无偿回收,作为排污权储备。

  第二十一条 跨县的排污权交易,应当符合出让方所在行政区域的排污总量控制要求和受让方所在行政区域的环境功能达标要求,并符合本办法规定。在分别征得出让方和受让方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后,方可交易。

  第二十二条 财政部门应当安排一定的启动资金,用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收购排污权。

  第二十三条 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资金的征收、使用实行“收支两条线”,排污权有偿使用费属国有资源类政府非税收入,应当全额上缴财政。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日常开支所需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排污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第二十五条 组织、实施排污权交易和管理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排污权,即环境容量资源使用权,指排污单位按排污许可证许可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向环境直接或者间接排放污染物的权利。

  污染物,指现阶段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可视总量控制及减排工作需要,适当增补。

  排污权有偿使用,指在区域排污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市、县两级人民政府按照规定权限,将排污权指标分配或者出让给排污单位,并收取排污权有偿使用费的行为。

  排污权交易,指在区域排污总量控制和政府调控的前提下,符合条件的排污单位之间进行可交易排污权出让和受让的行为。

  可交易排污权,指排污单位在达标排放的前提下,排污权富余量扣除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削减任务的余额。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