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实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若干意见

时间:2024-07-06 23:16:18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273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实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若干意见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关于实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若干意见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为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市场监督管理中的执法力度,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和社会经济秩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学习和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高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把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大事来抓。各地可利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时机,采取多种形式,大
力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使消费者了解和掌握法律赋予的权利,经营者明确法定的义务及侵害消费者权益应负的法律责任。要强化对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的职能,深入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二、积极受理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发生的消费者权益争议的申诉案件。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过程中,由于经营者不依法履行义务或履行义务不适当,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消费者向有关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解决消费者权益争议
的重要形式。各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接到消费者的申诉,应及时立案,并依法进行调解;调解不成时,应做出行政裁决,解决纠纷。对经营者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应依法予以行政制裁。在消费者权益争议申诉的有关程序性法规公布之前,各地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实际
情况,大胆摸索,总结经验,处理好消费者的申诉案件,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严惩经营者在提供商品和服务中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当前,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市场监督中,要针对广大消费者关注的热点问题,着重检查经营者的经营手段、促销方式、销售和服务价格、售后服务、退货制度等是否合法,是否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对
经营者利用多层次传销、优惠卡、还本销售、邮购、格式合同等方式蒙骗和欺诈消费者的违法行为,以及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严重事件,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积极进行调查,依法予以制裁。
四、积极支持各地消费者协会等社会团体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要认真听取消费者和消费者组织对经营者的交易行为、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对消费者组织反映的重大问题,应及时组织调查,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处理。要与消费者组织密切配合,开展消费观念、消
费知识和自我保护常识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健康、文明、科学、合理、有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摒弃颓风陋习和愚昧落后的消费习惯;教育消费者增强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学会并掌握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律武器。要与有关部门和消费者组织密切
配合,不断完善商品和服务质量监督、生产经营许可制度,改革商品评优、信誉评价办法,清理和杜绝滥评奖、有偿评奖等欺骗消费者和企业的误导活动。
五、加快消费者权益保护配套法规和规章的起草制定工作。《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就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主要方面做出了原则性规定,其具体细则,还需要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实践予以不断完善和补充。除一些重要的、涉及全局的法规、规章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草拟、制定以外
,各地也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积极参与制定一些适合本地需要的地方法规。对于还本销售、邮购等容易发生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促销手段,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人大反映,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以便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



1995年2月25日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确认2002年凭证式国债承销团成员资格的通知(已失效)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确认2002年凭证式国债承销团成员资格的通知

财库〔2002〕1006号


各商业银行、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
为规范国债发行,促进国债市场健康发展,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决定组建2002年凭证式国债承销团,并下发了《关于组建2002年凭证式国债承销团的通知》(财库〔2002〕1005号)。经对申报机构的资产状况、网点设置情况、计算机管理水平以及2000年和2001年国债承销、交易情况等进行审核,现确定2002年凭证式国债承销团成员40家(名单附后)。财政部将同承销团成员签订2002年凭证式国债承销主协议,并发放资格证书。
特此确认。
附件:2002年凭证式国债承销团成员名单




长春市国营企业流动资产损失处罚管理办法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政府


长春市国营企业流动资产损失处罚管理办法
长春市人民政府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国营企业经营管理,明确流动资产损失的经济责任,促进国营企业正确核算盈亏,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省政府颁发的有关经济法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县(区)属实行独立核算的国营企业以及实行承包、租赁的国营企业。
各企业必须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和健全流动资产管理制度和流动资产损失责任制度,明确相应的责任人。
第三条 企业厂长(经理)对任职期间企业发生的各项流动资产损失负全面责任;副厂长(副经理)和受厂长(经理)委派的其他负责人对责任职期间分管范围发生的各项流动资产损失负全面责任。上述人员造成直接的流动资产损失应追究经济损失责任。担任物资(商品)及其他各项
流动资产的采购、保管、销售的具体经办人员对其分管范围内发生的流动资产损失负全面责任,由于本人工作失误造成的流动资产损失应同时追究经济损失责任。
第四条 流动资产损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的物资(商品)储备、产品生产和商品流通、销售以及其他活动中发生的各项流动资产盘亏、削价、报废、呆帐和其他损失。企业发生上述流动资产损失,必须查明原因,明确流动资产损失发生的性质和责任人,按管理权限报经财政部门审批后
方可进行处理。
国营企业流动资产损失划为不应追究责任和应追究责任两类。
第五条 不应追究责任的流动资产损失如下:
1、在会计年度内,工业企业符合生产工艺、定额和自然损耗要求的各项物资盘亏损失;商业企业符合规定的正常商品削价、报废和盘亏损失。
2、由物价部门批准调价的价差损失;国家限令淘汰前已生产入库的库存产品(商品)削价损失和国家限令淘汰前已投入生产、完工入库、并无法改制的半成品、产成品及其他特种物资的报废损失。
3、符合法律规定签约的经济合同,因对方毁约,经法律裁决补偿后仍然存在的经济损失。
4、因不可抗力造成的各项流动资产损失。
5、实行承包、租赁以及其他经营方式的企业,由承包或租赁者完成承包、租赁缔约后承担的流动资金损失。
第六条 应追究责任的流动资产损失如下:
1、工业企业不顾市场情况,自行决策生产的质量低劣产品、国家限令淘汰产品以及不经技术鉴定批量生产的应试制品、盲目生产的长线滞销产品,而由此造成的积压变质发生的产品削价、报废损失。
2、工业、商业、物资、供销等企业自行采购积压物资、有问题商品,大量购入超过工业生产、市场销售需求的物资(商品)造成的物资(商品)积压或变质而发生的削价、报废损失。
3、企业无健全的流动资产管理制度,不按规定的程序办理物资(商品)出入库检斤、计量手续而造成的盘亏损失;物资(商品)入库后因保管、储存过失而造成的报废损失;不按规定对材料(商品)、在产品、产成品或其他物资进行认真盘查而造成的盘亏损失。
4、企业不按国家政策规定、盲目预付货款,贩销、代销产品、商品(物资)又不及时清理结算而造成的呆帐损失。
5、企业不按国家会计法规进行核算,当年该摊销的费用不摊销、该处理的损失不处理,以及编造假凭证、假帐薄、假成本、假报表等造成遗留下年的损失。
第七条 应追究责任的流动资产损失按下列办法处罚:
1、削价损失金额10万元(含10万元)以上,盘亏、报废损失金额10万元(含10万元)以上,呆帐损失金额5万元(含5万元)以上,对责任人连续扣罚一年每月基本工资的20%,停发各项奖金,并根据情节同时给予行政处分。
2、对企业不按国家会计法规进行核算遗留下年或造成的损失不超过10万元(不含10万元),上级主管部门和原单位根据情节给予责任人连续扣罚一年每月基本工资20%,停发各项奖金的处罚,根据情况对责任人给予适当的行政纪律处分。
3、财物经管人员不负责任,监守自盗或故意损毁财物造成的损失,无论金额多少都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由当事人赔偿经济损失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条 流动资产损失低于本规定第七条所列金额,但由此造成企业由盈转亏、亏损增加或造成企业产不抵债的,应给予责任人连续扣罚一年每月基本工资20%,停发各项奖金的处罚,或根据情节同时给予行政纪律处分。
第九条 企业确属经营决策失误,但产品(商品)削价损失发生后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使同一会计年度企业利税总额仍比上年有较大增长的,对企业负责人可适当减轻或免予处罚。
第十条 由责任人直接行为造成流动资产直接损失5万元以上(含5万元),要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责任人刑事责任。
第十一条 企业发生本规定第六条所列流动资产损失,应按损失额影响销售税金和利润程度对企业给予罚款。罚款额最高不超过流动资产损失额30%,由企业自有资金列支一次缴清,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企业必须在履行承包、租赁契约同时处理财产损失,逾期损失额由企业自行负
担。
第十二条 经财政部门审批,企业可建立提取“待处理积压产品(物资)削价损失专项准备金”和“商品削价损失专项准备金”制度。建立准备基金后企业发生的流动资产损失,一律从准备基金中核销。
第十三条 企业厂长(经理)离任,应向企业主管部门递交企业资产经营说明报告书,履行厂长(经理)离任审计手续后方可离任。企业副厂长(副经理)和企业内部经营财产物资人员离职也必须办理各项书面移交手续,以明确责任。
第十四条 各企业必须认真按财产清查制度和资金结算制度办事。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财产清查,随时处理定额和自然损耗、以及已查清原因的超定额损耗。提前预付购货款和赊销、代销产品应调查或了解另一方的资金、货源情况并签定符合法律规定的合同,依照合同按期收回预付货
款物资和结余款项以及收回赊销、代销货款和结余物资。
第十五条 实行经济承包、租赁的企业必须防止经营管理上的短期经济行为,保障会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对有意或授意弄虚作假的责任人要加重处罚。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1988年1月1日起施行。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负责组织实施。



1988年1月1日